
某教育科技公司的刑事判决,为行业敲响知识产权合规警钟:该公司未经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授权,在线下门店招牌、私域社群宣传中使用“新东方培优”标识,甚至伪造授权文件招收学员,6个月内违法所得达68万元。最终,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公司罚金40万元,负责人有期徒刑1年6个月。

我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明确,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商标,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服务商标)即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最高可处十年有期徒刑。此案暴露企业的共性困境:很多企业将知识产权刑事合规视作“风险防控成本”,忽视“不侵权承诺”的品牌价值,无法将合规优势转化为竞争力。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侵犯商标权刑事案件1.2万件,同比增长18%,合规已成为品牌不可逾越的刑事红线。

《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结合刑事案例库研究成果,推出企业“不侵权承诺”落地的“三维赋能方案”:
一、通过《知识产权刑事合规自查清单》,明确“商标授权文件核查”“近似商标风险筛查”等12项核心动作,确认所使用商标已获得相应授权;
二、在官网公示商标注册证、刑事合规承诺书,在产品包装标注“100%正品保障,侵权必究”,将合规成果转化为品牌信任符号;
三、若遭遇侵权或涉嫌侵权风险,可通过课题组搭建的“刑事合规应急响应平台”,快速对接公检法机关及专业律师,固定关键证据,快速完成侵权方刑事立案。

课题组专家王若谷表示,“不侵权承诺”将成为企业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标签。当“不侵权”从法律义务转化为品牌承诺,将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构筑起一道独一无二的信任壁垒,使合规管理真正转化为驱动企业持续增长的强劲核心动力。
下一篇:AI换脸直播敲响合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