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起母婴品牌私域数据违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该品牌登上监管通报名单,为众多企业敲响了数据合规的警钟。
据悉,某母婴品牌在微信社群运营中,于用户入群环节强制要求填写“孩子生日、过敏史、父母职业”等详细信息,甚至索要“家庭住址+户口本照片”,美其名曰“为精准推荐产品”。然而,这种超出必要范围的数据收集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权益。

消费者投诉后,监管部门迅速介入,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认定该品牌违反“最小必要”原则,并对其作出处罚。此次事件后果严重,该品牌30%的核心用户选择退群,私域复购率更是骤降18%。这一案例暴露出当前企业私域数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多数企业仍将私域数据合规视为“额外成本”,为图“省事”过度收集数据,最终因违规付出高昂代价。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实“最小必要”原则,《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推出了具有实操性的“最小必要”落地三原则。

一、精准界定必要数据。根据不同场景明确所需数据范围,例如在销售场景中,仅需收集“收货地址+手机号”,会员注册时无需强制绑定身份证,避免过度索取用户信息。
二、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企业对收集的手机号、地址等数据进行脱敏存储,如手机号仅保留后四位,同时设置“谁用谁申请”的权限机制,确保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三、优化信息收集方式。将“必填”改为“选填”,并注明“选填信息可帮您匹配产品,不填不影响购物”,既符合法律要求,又有效降低用户的抵触情绪。

课题组专家王若谷指出,私域数据合规正从“被动遵守”向“主动增值”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合规工具将逐渐普及,合规将成为企业打造品牌信任标签的重要手段,消费者将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尊重隐私、数据合规的企业。此外,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将更加紧密,形成良好的监管生态,共同推动私域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对企业而言,私域数据合规绝非成本负担,而是极具价值的“信任投资”。当企业以“最小必要”原则为指引,让用户切实感受到“我的数据被尊重”,合规便能够转化为独特的品牌信任标签,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用户粘性与复购率,成为私域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私域宣传不违规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