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换网络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通过自建网站搭建私域直播矩阵,外聘主播向中老年群体推介“君仙谷不老酒”“舒康奇力子灵芝孢子油软胶囊”等产品,在直播中虚构产品功效,宣称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具有“疾病治疗”作用,因无法提供任何宣传依据,被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处以25万元顶格罚款。

这一典型案例印证,私域营销的违规成本早已大幅提升,合规宣传是不可逾越的生存底线。
依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规定,私域宣传需坚守三大核心要点,其中前两点为重中之重:
一、严禁跨品类虚假夸大功效。普通食品宣称“治疗糖尿病”、保健食品宣称“根治心脑血管疾病”等行为,直接违反《广告法》第二十八条。此类将非药品类产品虚构医疗功效的宣传,不仅误导消费者,更可能延误病情,处罚力度尤为严厉,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
二、杜绝绝对化用语与虚构背书。私域中“最有效”“永不复发”等绝对化表述,以及虚构“专家推荐”“权威认证”等背书信息,均属违法。广州某公司因宣称保健食品“消除血管斑块” 且无法提供佐证,同样被顶格罚款25万元,此类行为已成为监管重点打击对象。
三、严守宣传载体合规边界。私域直播、微信群分享、朋友圈推广等所有渠道,均需遵循同一法律标准,不得因传播场景私密而放松要求。客服冒充消费者发布“效果极佳”等不实评价的“水军”行为,同样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最高可罚200万元。

针对私域宣传的合规路径,《新消费模式与平台经济法律风险》课题组专家巩昱指出:“企业及私域经营者需建立‘分类分级+全流程留痕+员工管控’的合规体系,首先要明确产品属性与宣传禁区,为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等分别制定宣传清单,严禁跨界越界;其次需搭建禁用词库,将绝对化用语、医疗功效表述纳入黑名单,并对全体员工开展常态化合规培训,明确宣传权限边界,禁止员工擅自修改宣传材料;同时要建立宣传物料管理台账,所有图片、视频、文案等宣传载体均统一编号存档,标注制作、审核及使用人员信息,实现‘一物一号一责任人’,从流程上杜绝员工私自增添违规用语的可能;另外要留存宣传依据,包括产品检测报告、功效验证数据等,确保所有宣传内容可追溯、可佐证,从源头规避虚假宣传风险。”

私域的核心价值是信任沉淀,合规是信任的前提。经营者需摒弃侥幸心理,落实专家建议的全链条合规体系,才能在规避法律风险的同时,实现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合规不是束缚,而是抵御风险的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