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国家高度重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出台一系列
政策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于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推动知识产
权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等,旨在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也着重强调要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
度,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然而,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海外专利流氓现象愈发突出,给众多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专利流氓,
又称专利海盗、专利鲨鱼,这类主体本身并不从事实际的研发与生产,而是通过收购、囤积专利,然后以专利侵权为由,对其他企业
发起诉讼,以此谋取高额赔偿或专利许可费用。他们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步伐,使
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
国内某知名科技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遭遇了一家海外公司的商标抢注。更为恶劣的是,这家海外公司反咬一口,向国家商标
局提起申诉,要求对国内企业进行处罚,包括判定该企业商标无效作废、禁止其再注册相关商标,甚至索要高额赔偿。这一事件使得
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推广和业务开展陷入僵局,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应对诉讼,还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负
面影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针对此类现象,《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组长王善文指出:“海外专利流氓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国内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海外拓展形成了巨大阻碍。企业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往往因缺乏经验和应对策略,陷入被动局面。因此,
加强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建立健全应对海外专利流氓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专家巩昱,也给出了国内企业反制海外专利流氓的几个方法:
一是提升自身人才储备,培养或外聘专业的法务团队,了解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在面对诉讼时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抗辩,维护自
身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自身专利储备,主要体现在专利权本身的质量和专利布局的质量两个方面,不仅仅是数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优质专利权的
积累。
三是建立海外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通过定期监测海外知识产权动态,提前察觉潜在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以便及时调整经
营策略。
四是积极寻求行业协同与商会支持,行业协会、商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与法律、技术支持,企业融入行业协同体系,共享信息、分摊
成本,凝聚力量抵御专利流氓。
海外专利流氓对国内企业的威胁不容小觑,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期待有更多企业加入到《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
研究》课题组,借助课题组专家的专业智慧和丰富经验,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
效应对海外专利流氓挑战,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2025年企业涉传被罚全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