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绿色积分”,掉下来的是馅饼还是陷阱?

“绿色积分”,掉下来胡是馅饼还是陷阱?

导读:

"绿色积分"号称消费全返,实为拆东补西的资金盘游戏——平台用新会员的钱支付旧会员返利,一旦增长停滞,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五倍积分的承诺背后,是业绩需增长150倍的数学骗局,最终多数人将血本无归。

最近,一种叫做“绿色积分”的消费模式在咱们身边悄然兴起,甚至可以说是搞得热火朝天。 不少商家和消费者都听说了这么个说法:只要通过指定的平台消费,花出去的钱,过一段时间就能慢慢地全部返还回来。

听起来,这简直就像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消费不仅能得到商品和服务,花的钱还能失而复得。 一时间,很多人都动了心,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赚钱机会,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错过了这趟能让人“暴富”的快车。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心里犯嘀咕,觉得这事儿好得有点不真实,会不会是一个精心包装的骗局?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用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掰开揉碎地分析一下,这个“绿色积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在里面赚了钱,谁又可能亏得血本无归。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模式的宣传确实非常有诱惑力。 它的核心玩法通常是这样的:平台和各种各样的商家合作,形成一个所谓的“联盟”。 当你去这些联盟商家消费时,比如去饭店吃饭、去商店买衣服,商家会承诺拿出一部分利润,比如说消费金额的百分之十到二十,交给“绿色积分”平台。 作为回报,平台会给你,也就是消费者,一个数倍于商家让利金额的积分。 最常见的说法是五倍积分。

然后,平台承诺,这些积分会随着时间,一期一期地以现金的形式返还到你的账户里,直到返完为止。 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这样大家就更容易明白了。 假设您去一家加入了“绿色积分”的火锅店吃了一顿饭,总共消费了三百块钱。 这家火锅店设定的让利比例是百分之二十。 那么在您结账的时候,您支付了三百块。 接下来,一系列听起来很神奇的操作就开始了。 首先,火锅店会把这三百块钱里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六十块钱,交给平台。 然后,平台会按照五倍积分的规则,给您价值三百块钱的积分,也就是六十乘以五。 同时,平台也会给火锅店同样价值三百块钱的积分。 平台对您和火锅店双方都承诺,这三百块的积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比如分成三十六次或者更多次,慢慢地返还成现金。

这么一算,账面上看起来简直是完美。 对于您来说,花了三百块吃了一顿火锅,最后这三百块钱还能全部回来,相当于白吃了一顿。 以后您是不是会更倾向于选择这类商家消费呢? 对于火锅店老板来说,他做了一笔三百块的生意,虽然立刻给了平台六十块,自己到手二百四十块,但平台又承诺返还他三百块。 这么一来,他不仅正常卖出了产品,好像未来还能额外多赚一笔。 这可比直接打八折搞促销吸引人多了。 在这样一个看似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都得利的故事里,难怪能在短时间内吸引成千上万的商家加盟和数以千万计的会员注册,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资金流水池。

但是,咱们普通老百姓过日子,都明白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在这个模型里,平台只收了商家六十块钱,却要对消费者和商家双方许下总计六百块的返还承诺。 这中间高达五百四十块的巨大资金缺口,到底从哪里来呢? 难道这些平台真的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能够点石成金的独门生意,可以用六十块钱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几百块的利润吗? 实际上,当我们深入去了解这些平台的运作模式时,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 绝大多数“绿色积分”平台,并没有任何能够支撑如此高额回报的实体经营项目。

它们不生产产品,也不做高回报的投资,它们唯一的业务,就是不断地吸收新的商家和新的消费者加入。 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个巨大的资金窟窿,唯一的填补方式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也就是说,您和火锅店老板能够收到的所谓“返现”,根本不是平台创造出来的利润,而是后面新加入的理发店、服装店,以及去这些店里消费的新顾客们交上来的钱。 平台把新收上来的资金池里的一部分,按照规则,分发给像您和火锅店老板这样的早期参与者。 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资金盘游戏。 只要后面不断有新的资金涌入,并且流入的速度大于流出的速度,这个盘子就能暂时维持运转,给所有参与者一种“平台信誉良好、真的在返钱”的假象。

而那些最早加入、并且确实拿到了一部分返款的人,往往会成为这个模式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最有力的宣传员。 他们会发自内心地向亲朋好友推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这个机会的真实性,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带着资金入场。 然而,这种依赖后来者资金来支付前面人收益的模式,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 它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只是一个财富转移的游戏。 一旦后续资金跟不上,整个体系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瞬间崩盘。

为了让这个游戏看起来更科学、更长久,平台还设计了一套看似严谨的数学模型。 比如,很多平台会宣传,只要平台的总业绩,也就是每天新流入的资金,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比如百分之十五,那么就能支撑起这个返还体系。

“绿色积分”,掉下来胡是馅饼还是陷阱?

它们宣称,只要连续三十六期都能达到这个增长目标,就能完成五倍积分的返还。 听起来,百分之十五的增长似乎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 但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数学陷阱,那就是“指数增长”的力量。 如果每一次的业绩都是上一次的一点一五倍,那么经过三十六次之后,总的增长倍数是“一点一五的三十六次方”。 这个数字计算出来,大约是一百五十三。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意味着,为了让最早那一批参与者的钱能在三十六期之后全部返还,平台的业务规模,也就是每天吸收的资金量,需要增长到最初的一百五十多倍。

这在现实商业世界中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国家那些最顶尖、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在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从未达到过如此夸张且持续的增长速度。 所以,这个所谓的“增长模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立在虚幻假设之上的空中楼阁,它的唯一作用,就是用一个看似科学的理论,来拖延崩盘的时间,让更多的人在漫长的等待中,继续对平台抱有幻想。

当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业绩增长无法达成,新进资金开始枯竭时,平台的真实面目就暴露无遗了。 为了延缓资金链的断裂,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单方面修改游戏规则。 起初承诺的分三十六次返还,可能会悄悄变成四十次、八十次,甚至一百二十次。 原本承诺的每天或每周返现,也可能变成一个月才返一次。

这样一来,您拿回本金的理论时间,就从一年半载被无限拉长到了十年八年。 更常见的是,返还的金额也变得不再固定,平台会以“今日市场业绩不佳”等各种理由,大幅削减每日的返还额度,甚至直接暂停返还。

“绿色积分”,掉下来胡是馅饼还是陷阱?

您会发现,自己账户里显示的那些积分余额,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数字,当您想要提现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门槛,最终这笔钱看得到却摸不着。 走到这一步,其实骗局的盖子就已经被揭开了,早期入局并及时抽身的人或许赚到了一些钱,但这些钱,正是后面千千万万个参与者的本金,而绝大多数后来者,最终都将面临本金无法收回的惨痛损失。

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