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高”最新司法解释的出台,我国专利刑事保护力度全面升级,假冒专利罪入罪门槛降低,刑事打击精准度显著提升。《企业和企
业家合法权益保险研究》课题组聚焦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领域,尤其是专利保护的实践,课题组专家巩昱提出的系统性防护方案,为企业
筑牢专利安全屏障提供了关键指引。

巩昱指出,企业专利保护需建立“预防-监测-维权”全链条机制。在预防层面,应构建动态专利证据库,将专利申请文件、产品检测报告、
销售合同等资料分类存档,每季度开展合规审计,为后续维权提供扎实证据支撑。针对海外市场布局,需提前进行国际专利注册,规避
抢注风险,同步做好技术秘密的分级管控。
监测环节要突出精准性,企业应将重心转向货值5万元以上、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团伙侵权行为,借助知识产权预警平台与电商关键词检索
工具,实现侵权线索的快速捕捉。一旦发现侵权,必须在72小时内完成电子数据固定、损失核算等核心工作,运用专业损失测算模型提
升维权效率。
在维权路径上,要善用“刑事直通”机制。针对民事维权周期长的痛点,企业可依托《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险研究》课题组,衔接公
检法,提交标准化证据包启动刑事报案流程。同时探索“民事索赔+刑事报案”并行模式,对恶意侵权行为形成双重震慑,尤其在面对“囤
积商标”等污名化攻击时,要主动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专利刑事保护的加码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企业唯有主动构建专业化专利防护体系,才能在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

下一篇:如何避免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