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专家解读】品牌名称暗藏刑责风险!“擦边命名”司法认定流程


现代市场竞争中,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一个成功的品牌能够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产品销售、支撑价格体

系、促进企业扩张与多元化发展。品牌价值体现在物理属性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体验价值和信誉价值等多个方面,是企业长期

积累的无形资产。然而,近年来一些企业为追求快速曝光度,采取“擦边命名”策略,试图搭知名品牌的便车,这种做法不仅面临民事索

赔风险,更可能触及刑事责任的红线。


【专家解读】品牌名称暗藏刑责风险!“擦边命名”司法认定流程


品牌名称的法律风险存在清晰的“民事-刑事”梯度。我国《商标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

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近似的标识,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面临停止

侵权和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若情节严重,更可能触犯《刑法》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

上或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即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达25万元以上则属“情节特别严重”,最高可判十年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从民事侵权到刑事犯罪,品牌命名的法律边界需要企业严格把控。


“茶颜观色”抄袭“茶颜悦色”案例是近年来典型的商标侵权案件。法院最终判决“茶颜观色”方败诉,需赔偿“茶颜悦色”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

费用共计170万元。此类“傍名牌”事件在市场中早已不是个例。如“河底捞”模仿“海底捞”、“鸟苏”冒充“乌苏”等案例层出不穷。



此类该案揭示了“擦边命名”不仅面临商标无效风险,还需承担巨额赔偿,若涉及大规模仿冒销售,更可能触及刑事红线。


【专家解读】品牌名称暗藏刑责风险!“擦边命名”司法认定流程


《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专家巩昱指出,企业品牌建设需建立“预防-检索-布局”三位一体的合规体系。商标注册是品牌

保护的基础,企业应尽早申请商标注册,确保商标权益。企业在命名阶段应对相同或近似商标进行全面排查,避免与在先权利冲突,核

心商标需进行全类注册保护。品牌定位应充分考虑法律法规的约束,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确保品牌名称、标志等不侵犯他人的知

识产权。


【专家解读】品牌名称暗藏刑责风险!“擦边命名”司法认定流程


《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组长王善文在研讨会上详细解读了“擦边命名”的司法认定流程。司法机关在认定过程中会综

合考虑商标的显著性、知名度、使用人的主观意图、实际混淆证据等因素,依法作出裁判。首先审查权利主体资格及商标知名度,其次

从文字读音、字形、含义等方面进行标识相似性比对,第三步通过市场调查评估消费者混淆可能性,关键环节在于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

“搭便车”的主观恶意,如“茶颜观色”明知他人商标知名度仍受让使用的行为,最后考量是否损害公共利益,如对语言文化的不良影响。

这一流程为企业规范命名提供了明确指引。


【专家解读】品牌名称暗藏刑责风险!“擦边命名”司法认定流程


品牌建设是长期工程,法律护航是必要前提。《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的价值正在于帮助企业认识到,企业品牌建设必

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只有尊重法律、尊重历史、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才能打造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真正品牌价值。


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